防雷线路是环路电压法分析的禁区

2019-05-28 08:59:33  
开关型防雷器和限压型防雷器的能量配合及 两限压型之间的配合,有的学者会提出电路学原理中的环路电压法:

具体如下:标准所要求5m的安装距离是为了限流和分压。限流即是减小通过C级防雷器的的电流;分压即是将B级防雷器的残压分为电感上的压降与C级的残压之和,从而达到输出较低残压值的目的。这也就是用退耦器代替5m线缆的原因

分析方法如图:

根据电路基本理论列写:
Iin=I1+I2;
Uin=UL+Uo;
RCI1=L(di2/dt)+RDI2;
di/dt:陡度取0.1kA/μs;RC,RD为两级压敏的动态电阻
反驳电路基本法分析防雷电路
举一个最直接的例子:如图,按电路基本分析法:

如图,安电路基本分析法会得出Uin= Uo;RCI1=RDI2的公式,进而得出I1/I2=r/RB这样一个在防雷领域极其荒谬的结论。当r远小于RB时,以至于I1远小于I2,也就是说在r上泄放了几乎全部的雷电流。这个可笑的分析结果就是基于电路分析原理得出的,难道前面加了压敏电阻也无法保护设备?只加了几米的线就让保护器失去所有功能?那么在实际中不可能保护器紧贴被保护设备的情况下,安装防雷器变得没有任何意义?

正确的行波理论分析法:
根据资料显示限压型防雷器(压敏电阻)响应时间在25ns左右,则为了保证C级防雷器优先动作,C、D每级达到导通电压之间的时间差应该至少为25ns,即需要有一段导线来实现着25ns的隔离。
S=Vt=1.5*108*2.5*10-9=3.75m
V:雷电波在电缆中传播速度;t:时间

只有两极之间的导线长于3.75m,才可能使C级延迟25ns的响应之后,雷电波不至于到达下一级,从而保证了前级先动作泄放大电流,后级对于前级的高残压,做再次限制的作用,以达到输出低残压的效果。

由于高频电波在导线里的速度主要受电感的影响,所以在工程实际中,经过测量,每米的导线电感量为1.5uH,综合考虑许多因素,如响应时间25ns的不确定性等,结合和中国人的中庸思想,标准中才说明可以用8uH的退耦电感来替代导线。

这就是完整的分析方法。

本文转载自: 孙涌的优测实验室
安迅防雷www.ansunspd.com
X
在线咨询
电话沟通
0755-86621158
微信咨询
扫一扫添加微信在线客服